咨询服务电话:18963614580

产品概述

安全智能TF卡NARI-STF|安全TF卡提供了多层防护功能

>>产品简介
安全TF卡是安全接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具有SD/TF ( Micro SD)接口的终端设备(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提供安全服务的通用密码产品。

NARI-STF
安全智能TF卡mcr 4GB
安全TF卡
>产品功能
·安全TF卡经国家密码管理局批准,配用SM1算法。支持的密码算法包括SM1、SM2、SM3、RSA2048;●安全TF卡提供的主要密码服务包括:用于存储个人数字身份证书和签名私钥,为移动终端提供数字签名、签名验证和数据加解密等密码服务;
·用于实现SM1算法和密钥管理,为移动终端提供基于SM1算法的数据加解密服务。
>>产品特点
·支持线路加密、线路保护功能,防止通讯数据被非法窃取或篡改;
·支持一个安全芯片上实现多个不同应用,各应用之间相互独立(多应用、防火墙功能),可建立最多达三级目录;
●支持多种文件类型,包括二进制和密钥文件等。
>产品性能
SM1加解密:500KB/s·SM2数据签名:260ms/次.SM2密钥产生:270ms/对. SM2签名验证:450ms/次.SM2加密:450ms/次.SM2解密:260ms/次
· SM1加/解密:1228Kbps/s

 

相关阅读:

11月13日,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十四五”能源建设重大项目发布,其中光伏项目规模457.94MW。

光伏重大项目清单如下:

原文如下: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通知

各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管委会各部门,各有关企业: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已经示范区管委会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11月7日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

前 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们必须面对、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地位。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推动济源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关键举措,对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期、窗口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济源的突破期和出彩期,也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加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根据《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和《济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阐明“十四五”时期济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保障能源安全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任务举措,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济源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也是编制能源领域各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济源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较为完善的能源保障体系,能源安全供应、能源结构调整、能源装备技术水平提升、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有效支撑和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未来能源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至2020年末,济源发电总装机达到611.33万千瓦,比2015年提高6.32%。截至2020年底,济源供电区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座,变电容量2400兆伏安,500千伏线路4条;220千伏变电站6座,变电容量2580兆伏安,220千伏线路19回,基本实现220千伏变电站全覆盖、110千伏双电源供电,供电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2020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189.52万吨标准煤,比2015年增长20.19%。已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600余台,初步形成智能高效、布局合理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网络。供热覆盖率从2016年的65%提高到2020年的87%,城市建成区燃气普及率达98.3%,累计铺设燃气管网1000多公里,热力、燃气供应保障能力有效增强。济源能源供给向综合化、多元化加速转变,能源储备调节能力增强。

能源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十三五”时期,济源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煤炭消费进一步削减,共关闭退出矿井15座,退出煤炭产能261万吨。济源煤炭消费量从2015年的1353.77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1005.34万吨,煤炭消费量降低25.74%;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为48.77亿千瓦时,比2015年增长37.23%。“十三五”末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覆盖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济源完成清洁取暖“双替代”改造9.9万户,济源全域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6.33万千瓦,年均增速达到7.92%,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20.94%。

能源助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充分发挥光伏扶贫脱贫带动作用,建成光伏扶贫电站22座,光伏扶贫电站规模2523.61千瓦,共关联贫困户760户,户均配比约3.3千瓦,光伏扶贫运行期年均总收益213.37万元,成为贫困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撑。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电网保障能力有效提升,2020年郊区供电可靠率99.95%,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6小时。电压合格率达到99.96%,线损率降至3.45%。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安全、可靠、清洁、优质的电力保障。

能源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升。拥有示范区级以上能源科技创新平台2个,能源技术装备在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矿用装备等领域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以成套开关设备、高低压控制设备、箱式变电站、电力器材为主的电力装备产业;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以大型防爆变频器、硬岩掘进机、液压钻探成套装备、高低压防爆开关为主的矿用装备产业。河南济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综合放顶煤开采先进工艺,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淘汰1台不达标工业炉窑,完成4台高污染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改造、367台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新增风电装机16.4万千瓦,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8.53万千瓦,新增生物质垃圾焚烧发电1.4万千瓦。

氢能产业初具规模。抓住河南省氢能产业布局机遇,发挥金马能源产氢优势,积极推动氢能开发应用。金马能源已建设焦炉煤气制氢装置2套,年产氢气4.2亿立方米(金江炼化3.5亿立方米,金源化工0.7亿立方米),单套装置制氢能力全国最大,且生产成本较低。现有30公里长金马能源至洛阳石化的输氢管线,年输氢能力10亿立方米,管道储氢量约15万立方米,输氢能力全国最大。同时,加大绿电制氢项目的建设力度,力争打造氢气生产、加注、存储、运输、应用以及相关设备制造的全产业链条。

能源体制改革释放活力。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速,燃气热电、背压式燃煤热电、农林生物质热电、集中并网风电项目核准权限尝试下放至开发区。简政放权激发全社会对能源行业投资热情,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显著提升。在增量配电及售电方面,成功申报玉川产业集聚区为增量配电试点,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参与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组织的多元售电和竞价用电等多种形式的能源改革事项。

能源领域安全工作持续加强。“十三五”期间,各级安全基础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初步建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能源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面落实天然气输送管道保护主体责任,加强煤矿在建项目安全督导,履行好电力安全监管责任。将能源安全监管形成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严防各类能源事故发生,确保济源能源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十三五”能源发展主要成就

注:根据统计口径,小浪底水电总装机180万千瓦,统计口径发电量46%划归济源,济源折合水电装机82.8万千瓦。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能源结构矛盾突出。济源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有较大的能源消费增量需求。济源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煤炭消耗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的占比较大,年平均占比在90%以上。火力发电作为济源的主要发电方式,2020年发电量占比高达77.34%。虽然“十三五”期间济源煤炭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短时间内能源消费仍将以煤为主,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焦化、钢铁、有色等行业,行业内重点企业影响范围大,调整起来短期阵痛大,推动速度缓慢。

新能源发展质量不高。受资源禀赋、能源供应可靠性等条件的约束,风电、光伏发电发展相对缓慢,且基本位于郊区或山区等用电负荷较低区域,无法就地就近消纳,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相适应的电力系统尚未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智慧电网、氢能等起步较晚,能源梯级利用、多能互补、储能等新型用能模式发展不充分,先进技术平台建设支撑不强,尚未摆脱传统的能源发展模式,新兴能源发展短板仍比较明显,目前储能电站均未实际运行,氢能布局仍处于谋划阶段。

能源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济源能源技术、装备创新能力不强,灵活高效燃煤发电和现代煤化工等技术研究亟需突破,新型储能、氢能开发利用、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前沿技术和相关产业亟待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新模式新业态对新技术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电网调节能力有限。济源主要电源为煤电,兼具少量的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电网调峰严重依赖煤电机组,能力和效果有限。

三、面临形势

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能源朝着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十四五”时期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阶段,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源安全保障进入关键攻坚期。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安全保障不仅要满足济源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要进一步提质增效。济源能源供给体系已基本确立,油气全部依靠外部输入,煤炭开采成本攀升,年开采量少,存在供应缺口。能源安全保障将面临各种新的风险和挑战,亟需建立更加完善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能源外引比例仍将进一步提高。风、光、地热、生物质等新能源资源开发初具规模,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作为电源增量主体,其间歇性、波动性的出力特性导致难以对电力保障形成有效支撑,需要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转型进入重要窗口期。受自然资源禀赋限制,济源能源消费结构偏煤,且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济源工业企业节能技改、燃煤锅炉拆改、散煤治理、燃煤电厂减排等节能降耗常规性措施基本用尽,进一步降低煤炭消费潜力有限,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牵引下,必须通过降低能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大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这既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能源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现代能源产业进入创新升级期。围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能源系统面临全新变革需要,迫切要求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济源在风、光、氢能等新能源装备、材料制造和研发等领域基础仍然薄弱,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本土企业,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亟需引进一批新能源企业,完善新能源材料研发生产、能源装备制造、能源产、供、储、销产业链条,促进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引导济源产业持续转型升级。

能源需求进入急剧变化期。未来能源需求从总量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总量上看,能源消费增速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从结构上看,煤炭、石油消费量将逐年降低;终端电气化水平提高,电力需求增速高于能源消费增速;风、光、水、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未来新增电量需求将主要由清洁电力满足。从行业需求上看,工业、建筑业用能增速保持相对稳定,服务业、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快速增加,日益成为用能增长主力军。电力、天然气供应峰谷差将持续扩大,调节难度进一步增加。

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新机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新一轮能源变革兴起,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智慧电厂、智能电网、智能机器人勘探开采等应用快速推广,无人值守、故障诊断等能源生产运行技术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迈入平价时代,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储能、动力电池和智慧电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济源要紧抓战略机遇,着力推动多元能源形态协同转化、综合集成、智慧互联,实现分布式能源、先进储能等技术与应用跨越式发展,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深刻变革。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