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服务电话:18963614580

产品概述

迎峰度夏:揭秘国网最大省公司2024迎峰度夏“最难工程”

4月1日,怀着忐忑又好奇的心情,我作为电网头条特派员前往江苏西津渡(句容)—廻峰山—武南500千伏线路改造工程(以下简称为单改双工程)施工现场。

忐忑是因为,在前期研究相关资料时,国网江苏电力相关人员说“这个工程没啥特别,很常规”。好奇则是因为,这样一个被吐槽“常规”的工作,却被称为2024年江苏电网迎峰度夏重点工程“难啃的硬骨头”。这种矛盾性,成为我心中的一个“谜”。踏上行程,我希冀通过采访去拆解这份“矛盾”。

01

迎峰度夏:揭秘国网最大省公司2024迎峰度夏“最难工程”

到底什么是“单改双”?

驾车一个半小时,我到达常州溧阳廻峰山改造工程G83现场,几位穿着工装、戴安全帽的老师傅已开始工作。G83现场第二天要进行放线,他们最后再来看一遍,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现场负责放线的机械正静静沐浴春光,老师傅们站在塔下聊着。我们加入了他们的对话。

“咱们这个工程到底是个啥?”

“单改双啊!”承建该项工程的江苏省送变电公司施工项目部总工钱中华回答。

所谓“单改双”,就是把单回路的输电线路改成双回路的输电线路,就像把单行道改为双向通行。改造后,线路可输送电力将大大增加。此次改造——

01

一要将单回线路的“酒杯塔”改为双回线路的“羊角塔”

02

二要加粗输电线,将铝线截面面积从400平方毫米升级为630平方毫米

两个升级,让线路输电容量大幅提升,可以更好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示意图)

此外,改造后还有一个小变化。该线路将在连接廻峰山变电站、岷珠变电站、武南变电站的基础上,新增一员——天目湖变电站,与武南变电站形成连接。“手拉手”的兄弟增多了,电力供应可靠性也将进一步提高。

02

一个工程,何以等了8年?

这次接受改造的线路是江苏较早建成投运的500千伏线路之一,途经常州溧阳、无锡宜兴以及常州武进区共12个乡镇。

随着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用电需求增加,单回线路已无法满足用电需要。

其实早在2016年,改造该条线路的想法就“冒头”了,但那时江苏电网的网架结构不满足改造条件,只得搁置。

近几年,江苏不断建设坚强网架,多条500千伏线路投入运行,廻峰山线路上的负荷可以安全地分配给其他线路,确保改造期间客户用电不受影响。因此,这条线路得以在今年正式“上手术台”。

03

最难工程,到底难在哪里?

这项工程到底难在哪?我了解到:

①施工环境复杂

在G83现场,我们注意到,施工线路左右两侧都有带电线路。

钱中华说,该工程的一大特点——近98%的施工作业点邻近带电线路。其中,跨越220千伏线路30次、110千伏线路22次、35千伏线路14次。

此外,新建及拆旧的多基塔分布在河网、蟹塘之中。此次改造需要在水系中拆旧并新立134基塔,还涉及跨越高速公路、省道等跨越施工76处。

有时,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也经常会让施工人员措手不及。3月中旬的一次暴雨给施工增加了难度。宜兴地区水网密集,进场道路大多为1.5米宽的鱼蟹塘埂路,道路狭窄泥泞,吊机等大型设备无法进场,需要紧急修筑500~800米的临时道路。

②工期短 任务重

以同类工程平均工作时间为基准,钱中华及项目部团队最初制订170~180天的工期计划,但因为要协调停电时间和线路,工程最终定在3月1日至6月15日,分两阶段进行。

工程第一阶段,廻岷停电改造,时间为3月1日至4月19日,停电时间50天。第二阶段,岷武线停电改造,时间为3月13日至6月15日,停电时间95天。

04

2000余人“大作战”

时间短、施工环境复杂,朴素的解决办法出现了——加人、加设备。“前段时间施工高峰期,现场同时在场作业人数超过2000人。”钱中华介绍。

为协调好这项超短时间、超大容量的工程,团队做了长足的准备。自2023年7月,钱中华和项目部团队开始了第一轮现场勘察。2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沿线奔波,把每一个现场都看了一遍,形成了第一版方案。

“在路上”的日子并未因提交了一版方案就告一段落,反而迎来不断的复勘与修改。“我们需要按照整个大电网运行的节奏灵活调整方案,不断跑现场确认细节。”

所有工程的实施方案直到今年春节前才定下来,涉及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施工方案共11本,最后于1月30日完成专家评审。

即使春节期间,钱中华仍坚守岗位,推进工程。“因为正式施工前要协调的事情还有很多,农历正月十二就复工,几千号人要安排确认名单,施工设备要确保入场没问题,今年春节前还遇上冻雨,这也增加了风险,必须每天确认、更新清单。”钱中华说,“一天从醒到睡着基本就是接电话、跑现场,人员、物资、施工安排,都需要联系沟通,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几瓣儿用。”

05

新质生产力攻坚“最难工程”

虽然施工项目常规,但由于工期短、同时作业人数多,现场安全管控压力并不小。

我们到达G100施工现场时,那里已经完成换线作业,20余人两两成组,像“挑山工”一样,将装箱的绝缘子肩扛到塔下。塔上,两人正在进行最后的附件安装作业。

“小姑娘,你不是老问我们有啥新工艺吗?你看铁塔上登塔人员使用的那根防坠落绳。它是由无人机挂设的,是我们本次工程的新尝试。”国网江苏电力工程咨询公司项目经理刘志伟介绍。

传统上塔时,作业人员须携带防坠落绳交替使用防坠挂钩逐级攀登,首个登塔挂线人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使用无人机替代传统人工登塔挂设防坠装置,现场技术人员只需在塔下操作遥控手柄,让搭载安全绳的无人机飞到铁塔顶端。无人机利用其特殊设计装置就可将安全绳快速安装上塔。施工人员通过速差高空防坠自锁器与安全绳形成的完整保护措施,依次登塔作业。

“这种方式相较从前,让挂绳效率提高了50%。最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首个登塔人员的安全风险。这次也是我们首次大规模使用无人机挂设防坠装置替代传统人工挂设。”刘志伟说。

除了无人机挂线,“人工眼”与“机械眼”也为作业人员提供了双重保障。

“人工眼”是指现场穿着红色马甲的安全监护人。G100现场的监护人叫胡小飞。他一直站在塔下仰着头,通过无线对讲机,时刻监护高空作业人员遵守规章制度。因为安全规定,我无法靠近施工现场,只能隐约听见他对着对讲机说着“注意”“小心”等话语。

“机械眼”是指地面上放置的“球机”及空中的巡检无人机。只要施工开始,就要把球机打开,实时检测施工各环节。它和无人机一起,起到辅助监测的作用。

“对于高空作业的违章,球机和无人机相比传统人工督察看得更清晰。”刘志伟说。

特派员说

当日工作结束后,在工程项目部会议室,刘志伟和同事们围坐在一起,进行每日总结。他们还逐一交流后续各作业点施工进展和风险管控重点,保障后续施工推进顺利、安全无虞。接下来,江苏电网将持续推进“单改双”工程余下工作,预计2024年6月15日前完成全部改造任务。


原标题:揭秘国网最大省公司2024迎峰度夏“最难工程”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